最美城乡社区工作者群像:街头巷尾间守望万家灯火
2019-02-26 来源:光明日报
“张家长李家短,谁家有事儿往前赶。有困难了帮一下,数九寒天心也暖……”
歌曲《社区里的事儿》唱出了社区的和谐与融洽。而这份和谐融洽,离不开扎根基层、服务居民、守望着万家灯火的城乡社区工作者。是他们在日升月落中,在街头巷尾间,在平凡岗位上书写着美丽的社区故事,呵护着万家百姓的幸福生活。
“秀书记”的“五心”
在江西省高安市筠阳街道筠泉社区的楼巷里、街道上,常常能够看见社区党委书记、居民委员会主任付秀秀拿着笔记本的身影。
20年来,她视居民为亲人,带领社区探索推行“五心”社区工作法,抓党建强核心、抓共建暖人心、抓治理保安心、抓载体聚爱心、抓阵地乐民心,为居民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
2007年重阳节,付秀秀在走访一位孤寡老人时,发现她房间里黑灯瞎火,原来是开关的拉线扯断了。老人行动不便,一天只做一顿饭,切肉没有力气,肉只能整块煮着吃。付秀秀便决心建立社区居家养老中心。她走遍社区的角落,经过多次协商和申请,终于找到了一栋小楼。
如今,养老服务中心已修了新楼,楼里还有康复室、养生课堂等。社区居家养老中心先后帮助160余位老人安享晚年。付秀秀有几双十分特别的鞋垫,那是入住的老人们一针一线为她绣的。
“背水一战,抱团发展”
2014年,一场突如其来的山洪冲毁了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区乐平镇塘约村,冲走了粮食和牛羊,使得这个贫困村雪上加霜。
“日子没法过,我们也要过。背水一战,抱团发展。”村党总支书记左文学认为,只有党员带头,群众才有劲头,日子才有奔头。
2015年,恰逢春耕,村里投工投劳修公路,左文学和村民们时常忙碌到午夜。85岁的老党员杨进武也跟着忙到半夜两点钟还不回家。
短短4年时间,左文学带领村民开展了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等“七权”确权工作,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狠抓集体经营,动员村“两委”成员贷款成立了塘约村金土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又组建了种植、运输和建筑等专业合作社;突出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制定塘约村党员积分册。如今,塘约村闯出了“合股联营”、抱团发展的路子,被誉为“新时期的大寨”。
“一人走百步,不如百人走一步”
“百步亭,一人走百步,不如百人走一步。”23年里,湖北省武汉市百步亭社区党委副书记、社区管委会主任王波,在工作中始终秉持着这个理念。
如何调动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王波弘扬“支部建在连上”的革命传统,最先把党小组建在每个楼栋、每支群众活动队伍上。她先后将社区9500多名党员、620多个楼栋党小组组织成网络,培养“红色头雁”、激活“红色细胞”。
百步亭创新社区思想政治工作“五宝工作法”,用关爱心、人间情、婆婆嘴、公平理、国家法等“五大法宝”化解居民矛盾;创新社区居民委员会、物业服务公司、业主委员会“三方联动”工作法,打造“红色物业”;创新社区志愿服务,在社区发动了4万多名注册志愿者,成立了200支特色志愿服务队伍。
第一批入住百步亭社区的居民杨爱华说,最开始社区对我来说也就是个下班回家睡觉的地方。现在社区邻里之间谁有困难,大家一起帮;想参加活动,到处都是各种文艺团队、志愿服务队。虽然住的房子现在已经老旧了,但自己哪里都不想去,就住百步亭。
“巧手绘”绘出社区新图景
在汤亚平的手机里,有50多个社区微信群。她和社区居民的沟通联系是从每天早上阅读微信内容开始的。
作为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雕庄街道中海荣盛社区工作站站长的汤亚平,在居民眼中,她也是“站长姐姐”“老板娘”“好闺女”“管家婆”“常州妈妈”……居民早已习惯,有事第一时间来找她。
中海荣盛社区是一个村改居社区,如何帮助村民尽快适应城市生活方式是摆在工作站面前的难题。依托居民中的能工巧匠,汤亚平创办了“巧手绘”工作室,与两家企业达成了外贸产品代加工协议,制作调味料瓶的盖子、化妆品盖子、精油开瓶器。居民走出家门,走进工作室,既补贴了家用,又熟络了感情。如今,“巧手绘”工作室从20人扩大到300余人。不光是带动妇女创业就业,在从事基层工作的28年里,汤亚平还扶持青年党员创业,组织开展了“餐桌上的微公益”活动,成立“巧媳妇”睦邻助餐协会,等等。
周琴琴曾因家庭困难险些辍学,在汤亚平从中学到大学的资助下,如今已经成为人民教师。“我是被汤妈妈的爱抚育长大的,她教会我如何向上向善。我也学着汤妈妈那样,用爱去教育我的学生,我要将她给我的爱传播出去、传承下去。”
“干这个活,不图名也不图利”
2001年以前,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省庄镇东孙村又穷又乱,村集体负债几十万元,“两委”班子3年换了4拨……
42岁的米培莲临危受命担任村党支部书记的第一个春节,便被前来要债的民众围堵在家中,连年夜饭都没吃上。顶着巨大压力,米培莲一头扎进村子的建设中。
当年,为修一条水泥路,米培莲自己借了拖拉机去拉最后一车水泥。天黑坑深,她被甩到了沟里,差点儿没了命,鞋也掉了一只,她把捡回的那只鞋一直留着。很多年里,这件事她谁都不敢说,怕家人担心。
修公路、兴养殖、建商铺……在她的带领下,东孙村很快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笔直宽敞的水泥马路车来车往,连通着村里与村外;牛养殖小区规模化、科技化,成为村里的支柱产业;沿省道的商铺对外招商红火,每年为村集体增收数十万元;村里还兴建了草莓采摘园、苗木花卉种植专业合作社,形成一条农村特色产业链条。如今,村里早已建起了综合服务设施、办起了幼儿园、设立了银行网点。村里人基本过上了跟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米培莲说,干这个活,不图名也不图利,就是想让这个生我养我的地方好起来,让乡亲们增收致富。虽然现在村里富起来了,但我们要做的事还很多,服务群众的工作没有尽头。(记者 夏静 张锐)
原标题:街头巷尾间守望万家灯火
——2018年“最美城乡社区工作者”群像(上)